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小瞧金融法律精英啊,魂淡!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4-04-11


之前在《聊聊美国反腐的搞法》里介绍了从佩洛西等国会山股神到拜登和梅南德兹两对父子的趣事,我们主要讲了这么一个观点:反腐还是要靠自己摸索,不能学美国,不能搞“制度决定论”那套,美国那套“上有政策上有对策”的方法已经被现实中的聪明人破解得千疮百孔了,名为反腐,实为助腐,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腐败分子,在资助亲手豢养的媒体喉舌和不谙世事的“知识分子”,想方设法地把“美式合法腐败的先进经验”引进到自己国家,给自己建造安全撤出的通道
我们那篇文章的重点是提醒不要好心办了坏事,被人包养了最后连金主是谁都没弄清楚。发出来之后有些朋友是看懂了的,会心一笑。有些朋友一开始没全看明白,还要问一句中美哪个好,后面这部分朋友又分两种,一种简单解释一下也明白了,就此打住,还有一种非要拉着你辩论,好像一定要我承认“中国比美国更烂”他才高兴。吴京大学士曾有一句评论,非常能描述我当时的心情:
中美哪个更差,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这个问题没多大意义,因为已知美国那边是个肉眼可见的超级大粪坑,不管我们这边的粪坑大小,装修的时候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把粪坑改造成粪坑上。有些朋友爱做赏坑家,或者喜欢站在坑边赏粪,摆个姿势骂两年娘以凸显伟岸身姿,那都属于个人选择,我又没有那种别致的兴趣,拉着我掰扯干嘛。
我的态度以前说过,一直很清楚,我个人其实是更不喜欢美国那套的,因为读了那么多研究之后——
有关腐败的学术研究读书笔记:《Yuen Yuen Ang《中国的镀金时代》:为什么腐败没有扼杀中国的经济繁荣丨读中国计划(四)》、《接着读李实等《<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21世纪是“拼爹”的世纪丨读中国计划(十九)
案例研究笔记:佩洛西、纽森、盖蒂家族人物关系图,及拓展阅读》、《新泽西州的一字并肩王》、《共和党紧追不放的亨特·拜登,身上藏着什么秘密?》、“废物儿子(failson)策略”能否帮拜登渡过难关?》、《亨特认罪与弹劾拜登,给你们讲几个笑话》、《腐败的媒体如何假装监督权力
几本书:

——所有读过的材料里,我对斯蒂芬·赫斯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论文印象最深,赫斯说第一美国老乡已经对腐败脱敏了,第二老乡们不仅脱敏,而且反过来拥抱这种脱敏,比如说投票的时候特别喜欢投给“高门大户”,理由是“看到这个姓氏我们就放心”。

赫斯吐槽的两点都是我特别不喜欢的,第一我对“(封建)文明”没有那么高的接受度尤其接受不了那种宣传和现实的反差感,其次在我心里还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残火,我觉得嫉腐如仇的民风民气还是应该珍惜的,这是火种,别搞坏了像《华盛顿邮报》的“拜登儿子贪污跟老子有什么关系”,以及第一夫人的前新闻秘书的“即使亨特·拜登腐败了,你美国人又损失了什么呢”这种话,我不敢想如果中国有人敢公开登报这么说,会什么后果(《民主制度下为何出现门阀世家:以美国为例》、《“废物儿子(failson)策略”能否帮拜登渡过难关?》)。

讲到这个程度,很多读过相关书籍的朋友,甚至一些就是做这方面工作的朋友——不管是反腐的还是助腐的——已经明白我在讲什么了。有些朋友如果还没有概念,也不用着急,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你们做更详细解释的。

很多朋友知道我对美国那套反腐体制主要的评价就是两个字“没用”,偏偏国内很多喜欢自诩为民请命的意见领袖见识短浅,又对美国点头哈腰,最喜欢放在口号里喊的就是那些“没用”的花架子。不管他们是收钱办事还是无知导致,我们已经分析过他们事实上是在“为人民说话,为贪官做事”,而且是为贪官安全养老做最后一件事。
我站在一个前金融律师的角度讲一些个人经验。
很多律师考资格考试的时候,都要学一门课叫“反洗钱法”。啥叫洗钱?为什么要反它?简单说洗钱就是用一些手段把非法的钱变成合法的钱,变成查不出来非法性质的钱。
《人民的名义》一开头侯勇饰演的腐败分子家里一堆现金,《零容忍》纪录片里经常提到送现金,有没有朋友想过为什么要劳神费事的把那么大体积的现金放在家里,直接给卡或者支票不香吗?原因就在于给现金花现金,查来源难,用卡的话追溯来源就比较方便。像送字画、送古董、送虚拟货币等等等等,背后的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当年上课的时候,教材还比较原始,讲起洗钱,一般三大手段:“蓝精灵(smurfs)”、“骡子(mules)”和“壳(shells)”三者本质上针对的都是金融系统对大额资金流向的自动通报制度,主要原理都是把一大笔钱拆分进无数个小账户通过存取,把钱洗白。这里面的小账户,有些属于专门的洗钱公司,有些干脆就是街上或者其他渠道雇来的路人。所以如果有些朋友被陌生人接触,说给你一笔钱,你给我开个账户云云,不要觉得好像馅饼掉你脑袋上了。
好,洗钱这部分,我也是从教材里学来的。刚才已经说了,我上课时的教材还比较原始,现在据说有更多金融上专业的玩法,要精妙得多。那些超出了我的领域,就不是我了解的了。
举个听来的例子,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王孟源博士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嘲讽陈水扁处理贪腐资金非常不专业,王为啥这么说呢?他解释这是因为世界上的贪腐资金流向,一般就两个,美国以外的贪腐资金,往瑞士各银行的纽约各分行的private banking部门走,美国的贪腐资金不能留在美国国内,所以要往加勒比海的金融机构的private banking部门走。阿扁家跑去瑞士找瑞士银行,就属于新手错误,搞不懂最能帮他保密的专业机构,其实在美国老大哥那儿。
像王博士讲的,属于他们金融精英业内心照不宣的经验。我们法律界的精英不在他们那一段儿,但跟他们在一条线上,上下游关系
讲个小故事,以前我还在搬砖的时候,有一次接待过一个客户,这个客户也是华尔街的一个巨头,名字说起来算是无人不识。人家来找我们,希望我们给出一份律师意见,说他们某项业务可以在中国开展,没有法律风险。什么业务呢?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特别金融服务业务。
高净值人群就是普通的有钱人啦,面向高净值人群的定制服务也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儿,各大银行都在抢,问题是这次这个客户的要求有些奇怪。他们想直接进入中国,大张旗鼓地发广告,开宣讲会,宣传他们的境外金融产品,问我们行不行。
现在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啊,当年肯定是不行的,你一个海外没注册的机构拿着没审批没备案的金融产品,直接就想拿到国内来卖,还大喇喇发广告,这是不把当年的证银保三个委员会和外管放在眼里。这种律师意见我们也不敢写,怕最后金融机构拿着我们的背书发财去了,出了事我们背锅。
然后那家客户就用尽了手段,一次又一次地开会,软磨硬泡,目的就是想让你给他出具“无风险”的法律意见书,不这么写就不结项目,也就不给钱。
我们说不能发广告和开宣讲会,好,那边就拆开来细问,慢慢磨你。不能发广告,那我赞助活动只放个logo行不行?我的logo只有标记,不写名称行不行?不能开宣讲会,那我宣讲会没有名字行不行?我的产品经理线上连线行不行?我从香港或者纽约给你境内的客户打电话行不行?我先让境内的工作人员把客户组织到一起,一起打电话,行不行?我的金融产品,把名字改掉,不叫金融产品,行不行?我让境内工作人员把境外经理的名片和产品介绍夹在礼品盒里行不行?我只夹名片并让境内工作人员口头叮嘱打电话行不行?
还不行?好,我歇两天,过两天再给你打电话,上述问题再问第二遍。还不行?那我部门里换个人,之前的人听过答案,新人没听过,可以再问两遍。
最后我们被逼得没办法了,老板只能上“律师技巧”,回复说,反正大原则放在那里,我们应该也已经解释的很明白了,有些是模糊地带的,你们要是被发现了,估计是要出问题的,但是让我们律师写“无风险”法律意见书,这个真的真的真的写不了,不过我们可以给你们出一份咨询报告。
当时那家客户的“执著”让我印象非常深,事后跟老板聊起来,大家多少是有点怀疑他们的动机的,感觉他们的产品可能不像一开始一语带过描述的那么简单。
从反洗钱到王博士的节目再到我自己的一些经验,讲这些是说什么呢?就是在一些单纯的朋友眼里,反腐好像就是个公示就完了的事,或者主要就是一句公开和监督的事儿,但实际上就像我们之前在《聊聊美国反腐的搞法》里头说过的,真正的反腐讲究的是调查人际关系、追溯资金往来、整顿影子银行,目光往往盯准了那些跟腐败分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白手套”,这种白手套你盯着公示往死了监督,也监不到他头上
而且更严重的是什么呢?是贪腐分子的赃款,有整整一群金融和法律精英,背靠一个运行了几十上百年的系统,为其服务。
我再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以前在伦敦的时候从一个银行的朋友那里听来的,他说中国不是有外汇管制嘛,每个人有换汇额度,很多外资银行就想办法啊,怎么绕过去。最简单的一个办法,背靠背账户,你在国内把一笔钱存在或投在外资银行国内分支机构开的账户下,在香港或者新加坡或者伦敦或者纽约的其他分支机构,立马给你开另一个账户,即时换汇成外币,用于各种操作。等操作完了,以后再兑换成人民币,放回国内。中间的外汇管制什么的,你不用担心,全交给银行了,有的是办法。那问题来了,这是最后钱还换成人民币回来的,如果最后不回来了呢?
顶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但很多时候大家忘记了,能拿到顶级食材的人,负责简单烹饪的人,那是尖中拔尖的精英人士。我做个表单给你看,你一个普通老百姓,看得懂里面的门道吗?就算你一个人看得懂,你一群老百姓在一起呢?都能看得懂吗?到时候还不是由不知道是谁包养的媒体喉舌带“乌合之众”的节奏?
就好比杀毒软件,美国那套就像是版本2.0的软件,3代病毒已经坟头蹦迪多少年了,你现在把过时的版本2.0吹上天,说要学,那谁最高兴?投毒的人最高兴,因为直接把3代病毒拿来用就行,还可以用2.0的“最新”版本立牌坊。
今天的文章不算什么专业解读,也没有多少精深的知识梳理,顶多是我个人根据从业经历和阅读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感想需要声明的是大部分金融和法律从业人员,都是普通的搬砖仔,接触不到这些高端产业但从业者的基数放在这里,市场的需求又放在那里,我们知道,市场总是自有安排的嘛,所以一定是不缺帮助腐败分子转移资金的金融法律精英的
你面对他们能怎么办?靠人云亦云地喊口号肯定是不行的,拉着我一个写八卦的死缠烂打、打辩论赛更是浪费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去学点知识,做点案例分析。说到底知识和见识才是硬通货。
再次声明啊,我们今天聊的,很多细节在专业人士眼里,可能欠缺准确性,有这里或那里的偏差,但用来说明大方向上的原理,基本上是够用的。你要是把这些原理放在心上,再回头看过去几年的很多看上去像是照本宣科的新闻,就会陡然发现这些平平无奇的表面之下藏着多少波涛汹涌的明刀暗箭。
我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只要起到一个作用就好,就一个作用,就是耐心读完的朋友,以后如果再碰到谁上来就给你喊口号、摆姿势、拽概念、一口“制度决定论”的片汤话,你别管他是什么教授什么记者,头顶上什么吓死人的头衔,赶紧跑——你理他一秒都是对人生的辜负,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 END —

首页置顶精选《2024年读书写作计划》中的“系统读中国”读书笔记包含了本号最用心写的文章;

首页目录区还有系统搬运的新冠防护系列文章,包括房屋改进建议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患者和儿童家长等群体的专门建议;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林一五精读”

备份地址:https://github.com/Linyiwu015015/-/issues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